彭水首頁>文藝頻道>彭水文學>
§當前位置: 彭水首頁>文藝頻道>彭水文學

三月三

發(fā)布時間:2021-03-0809:21:13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母親總要從田野里,采回一大把薺菜煮雞蛋,讓全家人吃。小時候,薺菜多,湯多,雞蛋每人只有一個。

中國彭水網◆鄧小鵬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母親總要從田野里,采回一大把薺菜煮雞蛋,讓全家人吃。小時候,薺菜多,湯多,雞蛋每人只有一個。一個雞蛋,我們一點一點地吃,慢慢嗅,慢慢品,然后喝一大碗湯。如今,年輕人把吃雞蛋當作一種負擔。可是,母親不放心,盯著他們吃下去一個。我是多多益善,好像要把童年的饞補回來。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jié),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

為何要在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呢?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人們根據民間傳說,三月三這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fā)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 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可見古人把薺菜當作了甘甜的象征。

家鄉(xiāng)還有“三月三,換布衫”的諺語。清明過后,草長鶯飛,柳綠花繁。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jié),母親才放心換洗我們的冬裝,曬干,收藏進柜子。讓我們穿著單薄寬松的春裝,在柳絲飄舞的河邊放風箏,在青草地上放牛、打豬草、嬉戲玩耍,夜晚舉著火把下田叉魚……我們像一只快樂的小鳥,飛翔在大自然的懷抱。

“ 溱河,洧河,春來蕩漾綠波。男男,女女,手拿蘭草游樂。姑娘說:‘去看看?’小伙說:‘已去過。’‘請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邊,真寬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調笑戲謔,送一支芍藥訂約?!边@一幕發(fā)生在大約2500多年前中國周朝的情景劇,讓當時的采詩官記入《詩經·鄭風·溱洧》篇中。健康、大膽、奔放、自然的愛情從“三月三”的溱河與洧河邊蕩漾開去。后人很重視這首詩,認為這就是“三月三”中國情人節(jié)的生活情態(tài)。因為這首詩,讓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鄭莊公墓附近匯合后流入雙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賦予了新的意義,“溱洧”從此變?yōu)槟信螛分幓蚰信角榈拇~,而“洧外”、“洧津”兩詞也成了男女談情結愛之處的專用語。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jié)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女兒節(jié)。

呵,“三月三”,早晨,全家人吃過薺菜煮雞蛋,就去踏青……


分享
相關新聞>>

薺菜的春天

手機閱讀    |    返回首頁